“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8 10:46:07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习,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习;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习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习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此处隐藏14202个字……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

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 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习:

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近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 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近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

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近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

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习:

练习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习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成人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 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