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语教学反思1《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小作者为了成为鸟儿的知音,“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抽出“无拘无束、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 ;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 。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鸟语》教后记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上课伊始,我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说:“听到了这样的叫声,你仿佛来到了怎样的环境,感觉怎样?”“猜猜它们在说什么?”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我再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
《鸟语》一课富有儿童情趣,“爱鸟--亲鸟--知鸟”小作者这一情感线索只要我们细读课文还是很找到的。因为生长在农村,所以从小就爱鸟;因为听爷爷说有一个能通晓鸟语的公冶长,所以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心,聊天,结为好友也是很快意的,因此就会经常去亲近鸟儿;到后来,我以“知音”自居,根据鸟儿的“语言”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没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怪不得在作者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学生和我一样都是站在局外看风景,虽然都生活在农村,且也都喜欢鸟儿,但真正与鸟儿接触的机会少得可怜。学习课文后学生当然知道懂得要爱鸟儿,但更多的是羡慕与好奇。
“环境塑造人”,其实一点儿不假。文中的小作者一是生活在有那么多鸟儿的好地方;二是爷爷就是他身边的“公冶长”。爷爷不仅知道有公治长这个人,他也能听懂布谷鸟的叫声,有了这样的环境影响,当然小作者更喜欢鸟儿了。
《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而又细致地描述了“我”从小就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我” 跟布谷鸟对话的情况,表现了“我 ”对鸟儿的痴迷程度,也写出了“我”与鸟儿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自然融洽。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
1、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就本课来说,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相关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揭示课题后,播放音像: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儿们或欢快地站立枝头,或飞翔于树丛中,尽情地鸣叫着。课马上结束时,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猜一猜鸟儿们在说什么,或者也与鸟儿对话。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到鸟的世界中,感悟鸟儿的话语,与鸟儿、“我”同乐了。
2、启发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如何启发学生想象呢?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在课本的右下角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我与鸟儿在对话,爷爷笑眯眯的看着、听着。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鸟儿可能还会说些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通过想象,丰富课文内容,让学生变成鸟儿,与鸟儿亲热地交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想象,让学生猜一猜鸟儿说了些什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
迁移写作
——《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的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这也是作者内心的呼喊!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的行列,像“我”一样关注鸟、观察鸟、欣赏鸟、喜爱鸟、赞美鸟呢?课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他的样子和叫声。”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让学生把文中“我”对鸟儿的喜爱,迁移到自己对鸟儿的喜爱上,习作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要写作,所以就要去观察,就要去体验,就要表达真情实感。
附例文:
可爱的芙蓉鸟
我家养了一只芙蓉鸟,我可喜欢它啦!
这只芙蓉鸟可漂亮啦!你瞧,它胖墩墩的身子,淡黄色的羽毛上点缀着几簇黑色的斑点。那尖尖的小嘴巴、圆溜溜的眼睛,更是人见人爱!最有趣的是那双细长的腿,走起路来一伸一缩的,真好玩!
这只芙蓉鸟还通人性呢!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它就会昂着头,挺着胸,放声歌唱:“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声音是那样优美动听,好像在夸奖:“小主人,你真棒!”而后,又发出“叽叽,叽叽”声,似乎在告诫:“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当我考得不理想或受到老师批评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它就会低着头,眼睛注视着我,安慰我似的,轻轻鸣叫起来:“叽——叽叽,叽——叽叽……”仿佛在鼓励:“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会成功的!”我听了,马上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当我生气的时候,它会缩在笼子的一个角落里,恐惧地望着我,发出“叽——叽——”的声音,宛如在埋怨:“小主人,我错了吗?”看着它那可怜的样儿,听着它那哀鸣声,我的气眨眼消失了。
我爱芙蓉鸟,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鸟语教学反思2《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鸟语》的教学反思。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 ……此处隐藏6431个字……样等于对物写生;之后又把齐白石大师的荷花图与生活中荷花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要高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又把这个理念延伸,把花鸟画在衣服上、陶瓷上、包上、挂历上,甚至美甲上的应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追问学生: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花鸟画应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使学生明白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精彩二:
当我点击课件出现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吴冠中大师的《春如线》后,没有想到学生们哗然一片,他们竟然不屑,认为这不是成品的作品,只是随意的关于点线的小练笔。说实话,当时,我的确有些慌,因为这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好在对于吴冠中我多少还是有些了解,我说:“吴冠中曾留学国外,他的画引入了外国人的思想,中西合璧造就了他的画与众不同。尽管这幅《春如线》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点和线,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请大家再投入地看一看,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几句话介绍了吴冠中作品的风格,也把学生带入了想象中,打破了学生心目中固有的国画概念,使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花鸟画也需要想象力,创作起来也可以这样随意轻松啊!直到交流展示作品的环节,当一位学生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说到:“这节课让我成了吴冠中大师的粉丝……”我是那样欣喜若狂。我也从下课后学生们纷纷要回自己的作品,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的举动中,看到了学生们不但喜欢上了吴冠中,更喜欢上了花鸟画。
精彩三:
我利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激趣导入本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一幅幅动起来的花鸟画中,引导学生说出它美在哪儿?一切是那样事半功倍:有学生说青蛙和叶子用墨来画很神奇,明明是黑色的,却让人感觉它是深绿色,品味出了中国画用墨的神韵;有学生说它不象现在的动画片那样色彩强烈,却有着诗一样的画面……真是不能小瞧学生的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糟糕一: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没有把花鸟画与平日里的水彩笔画进行对比,所以学生在创作时,有一个学生竟然似在生宣纸画水彩笔画:在给自己的花鸟画作品匀匀地涂一个底色,他不了解花鸟画“留白”的艺术;还有两个学生在生宣纸上反复涂描,结果作品撕了。虽然在评价环节中有学生点出来,并给了他们适当的建议,但仍弥补了我设计中的不足。
糟糕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力量,我想如果把每位学生创作一小幅作品改换成一个组创作一张四尺作品,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在我寻问了几位同行的意见后,他们都认为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更震撼,更大气!
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反思仍在进行中,希望在这不断的反思中,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脚步!
鸟语教学反思13苏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学鸟的叫声,说说鸟的外形基础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我们能否听懂?他们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
二、启发性灵——懂鸟
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我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听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
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鸟语教学反思14《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听鸟语,说鸟语”来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各种鸟儿的叫声,让他们感受鸟叫的不同和有趣,为后面学习公冶长的故事作铺垫。接着,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和鸟儿成了好朋友的,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从而感受“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这句话的发自内心。其间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进行了仿写,总体情况不错。
最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学习本课的感受,大部分孩子都告诉我要保护鸟儿,并且给我讲述了生活中捕杀鸟儿的恶劣行为,我进行了资料的补充,从他们惊讶愤恨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大量捕杀鸟类行为的不满,我想,爱护鸟儿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鸟语教学反思15课文写了“我”从小爱鸟,爱看鸟儿的身子,爱听鸟儿的鸣叫,天长日久,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和鸟儿的接近、交谈,从鸟儿那里学到了很多,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上课伊始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
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尤其是课文中“我”与布谷鸟的对话,很有童趣,我和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其间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
在作者与鸟儿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同时,作者也从鸟儿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在教学这一句话时,我让学生从句式特点入手理解句子,学生很快找出这是一句排比句,而结尾的“……”的意思也一并解决,它的作用是省略后面的内容,“那么省略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我追问,马上出示句式训练,仿照例句在写一句,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顺理成章。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多彩,说出了各式各样的句子,所以,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只有走进孩子,才能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