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9-17 12:41:06
实用的小班教案集合8篇

实用的小班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蚯蚓,知道蚯蚓能帮助松土,是庄稼的好帮手。

2、产生关爱蚯蚓、保护蚯蚓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实物蚯蚓若干;

3、桃树、蝴蝶、小蜜蜂、蚯蚓图片各一张

4、白纸一张,一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蚯蚓

1、出示课件:嘘,这里住着一位泥土的好朋友,它会是谁呢?我们请它出来好吗?(引导幼儿呼喊:快出来吧,好朋友!)

2、泥土的好朋友出来了,是谁呢?

3、 讨论交流:

(1)出示课件蚯蚓,提问:蚯蚓是什么颜色的?长得怎么样的?

教师小结:蚯蚓没有眼睛,没有手和脚,身体细细长长的。蚯蚓除了红色还有黑色、绿色、蓝色。

(2)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蚯蚓(小组合作观察)

(3)提问:蚯蚓是什么样子的?摸摸蚯蚓,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教师可边小结边在纸上画蚯蚓,引导幼儿一起用手笔划)原来蚯蚓是没有眼睛,没有手和脚,身体细细长长的。整个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摸上去很软软的,身体上有粘液。

(4)蚯蚓吃什么?(小蚯蚓原来吃垃圾、还有树上掉下来的树叶。)

二、蚯蚓本领大

1、蚯蚓有什么本领?

2、教师讲述故事:谁松的土

提问: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它是怎么松土的呢?

3、观看蚯蚓松土课件

引导幼儿学一学蚯蚓松土的样子。

4、蚯蚓能帮助松土,是庄稼的好帮手,如果我们在路上看见蚯蚓应该怎么样呢?

小结:我们要保护蚯蚓,看见路上的蚯蚓应该把它送回泥土上,让它快乐地在泥土中松土。

三、延伸活动:送蚯蚓回家

1、小农场里的泥土太硬了,我们把这些蚯蚓送到小农场,让蚯蚓帮助松土好吗?

2、送蚯蚓回家。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圆形与生活的人密切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轮子工程师的作品

1.(搜集各种带轮子的图片自行车、飞机、摩托车、轮椅、三轮车、小汽车、卡车、火车、旱冰鞋、宝宝车、轮船等)让幼儿天观察这些是什么?哪里有轮子,哪里没有轮子。

2.讨论:这里有很多东西都是轮子工程师的作品,轮子工程师就是造轮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轮子。

二、观察并思考圆形轮子的作用

1.工程师设计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圆形的?

2.一个轮子的是什么车,两个轮子的是什么,三个轮子的是什么?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许多轮子的是什么?

三、比较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图。有什么地方会用到它们呢?为什么它们不能做轮子?

2.如果把圆形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会发生什么事?

3.玩一玩试一试看哪些积木能滚动。

4.有一次,轮子工程师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他想用来干什么呢?原来啊,工程师把坏蛋的自行车和汽车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坏蛋骑上自行车就摔跤,想开车,汽车一动也不会动。坏蛋都跑不掉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较认识圆形圆滚滚、无边无角的特征,感知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通过轮子的自述,孩子们对轮子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们到轮子的自豪,知道轮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轮子是如何来帮助我们的。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并学会保护自己。

2、练习四散跑,提高幼儿灵活躲闪、互不碰撞的能力。

3、提高幼儿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妈妈头饰、小蝴蝶若干、小猫头饰一个 、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天气真好,花园里的花朵开得漂亮极了,蝴蝶妈妈带小蝴蝶们去花园里采些花回来装饰我们的家,好吗?

二、热身运动。

师:出发前我们先听音乐跟着妈妈活动活动身体。

三、学习四散躲避跑的本领。

1、师:在去花园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你们害怕吗?(不怕)那我们出发吧。

2、来到毒树林。

提问:要怎么通过长满刺的毒树林?

3、教师小结后,请个别幼儿示范通过毒树林的方法。

4、全体幼儿尝试通过毒树林,教师提炼经验,总结。

5、游戏1-2次。

四、来到花园游戏《蝴蝶采花》

1、师:花园里有一只可恶的老猫,总喜欢扑捉我们蝴蝶,所以我们采花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老猫的行动,不要被他抓走了哦!

2、教师先边示范边讲解游戏游玩及规则。

3、请个别幼儿尝试后再请全体幼儿尝试游戏。教师小结,并提炼经验。

4、师幼共同游戏。游戏反复进行,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躲闪,不要和他人碰撞。

五、放松活动,活动结束

1、天黑了,蝴蝶宝宝和妈妈一起回家吧!”

2、跟着教师边走边做动作放松身体。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幼儿第一次练习“四散跑”中,我选择的“柔和”和“快速”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配合幼儿的`跑动。此时,音乐的合理应用,把老师简单、生硬的快速跑和慢速跑的指令,巧妙地在音乐中告诉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根据音乐的旋律,适时地进行快、慢速四散跑动。在跑中听音乐,在音乐中四散跑,让幼儿觉得新鲜又好玩,更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班教案 篇4

目标:

1、幼儿尝试用搓、压、组合的方法制作小花,体验动手制作小花的乐趣。

2、感受大自然中花的美丽,愿意爱护它们。

准备:

面泥、垫板、图片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蝴蝶宝宝的家在哪吗?

老师听说蝴蝶宝宝的家可漂亮了,简直就是一个漂亮的小花园,老师带你们到那参观参观吧!

二、图片交流,教师示范

1、你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样子的?该怎么做呢?

2、出示范例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3、教师示范用面塑制作花朵:取一点面泥,搓搓圆,压压扁,放上夹心,搓一根细条、装上叶子,然后组装在一起。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尝试用面泥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观察同一张桌上的幼儿是如何分泥的。

四、活动延伸

春天来了,花儿也开放了,欣赏儿歌《看花花的娃娃》。

小班教案 篇5

  目标:1、喜欢参与游戏,体验小手变变变的快乐

2、尝试让幼儿学说短句: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

  准备:学会猜谜语、投影仪、手影

  过程:一、猜一猜、说一说

1、今天老师请大家来猜个谜语:“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小手)

2、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夸夸自己的小手,说说你的小手有哪些本领?(请个别幼儿讲述)你们的小手本领真大,能做这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

二、变一变,学说短句

1、师:不过,老师的这双手呀,本领也很大的,除了象你们一样会做许多事情外,还会变魔术呢?想看吗?(想)师做各种动物的手影(师边做手影边与幼儿同编儿歌: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小兔跳跳跳;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螃蟹爬呀爬;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小鸭嘎嘎嘎;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小鸟飞呀飞。)――(“我的小手变变变”念得慢一点,语气要加重)

2、师:怎么样,我变的魔术好看吗?(好看)我们再来变一次!(教师变,幼儿念)

三、大家一起变一变:

边变边念儿歌(跟随幼儿的兴趣随机创编)

四、延伸:

游戏好玩吗?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请幼儿上前在屏幕上变)

20xx-10-18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道将同一类物品按颜色属性分类

【教学重点】

强调按物品的颜色属性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不受其它属性(大小/形状/长短等)干扰

【教具准备】

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篮子、人物图、音乐磁带、海洋球、积木、塑料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上节课的VCD内容

二、基础认知

1、观看动画片(VCD)到第二关结束

2、老师提问:大力士的第二关是什么?

1)老师示范重复第二关内容

2)在黑板上让小朋友上来重做按颜色进行分类可以重复2轮或分3组同时进行分类比赛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强调颜色的特性:

这是红色的,;本文放这个果篮里;这是黄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绿色的,放这个果篮里。

三、巩固练习指导小朋友完成同步练习P17-20

四、游戏与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个组,每组N人,每组一筐红黄蓝3色混合的海洋球,进行分类比赛。

2、操作活动:提供积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导小朋友按颜色进行分类操作。

五、总结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按颜色进行分类,闯过了大力士阿诺的第二关;下一次我们就要闯大力士阿诺的第三关了,小朋友我们下节课见。

活动反思: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比较好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生活中以及操作体验中获得发展的愿望,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的技能。在活动中有四个幼儿积极参与但不敢表达大胆简述操作过程。以后会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

2.培养幼儿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

活动准备:

小猫小羊小狗小鸡等活动教具一套,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幼儿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导入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然后启发幼儿共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A.通过看、想回忆故事中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B.小动物们是怎么唱歌的?

C.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并模仿?

2.那谁唱得最好呢?(分别让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唱歌。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3.听录音讲述故事第二遍。

A.唱歌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B.小猫为什么得第一名?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再次模仿小猫唱歌,学说小猫唱得不轻也不响、不快也不慢,唱得好听极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歌表演《是谁打碎了花瓶》结束课程,请小朋友欣赏《是谁打碎了花瓶》。

3.在"变魔术"的背景音乐中教师开始变魔术,并把编出来的物品奖励给情绪稳定,露出笑脸的孩子。

4.幼儿共享变出的食物及佩戴红花。

活动结束。

《实用的小班教案集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